原标题:2024武汉体育工作划重点:加快体育强市建设,跑出新速度跃上新高度
2024年是新我们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巴黎奥运会的决战之年。武汉体育将紧盯“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拿出拼的精神、抢的气势、干的劲头,深化体育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乐鱼app加快体育强市建设步伐,跑出新速度,跃上新高度。
——加强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力争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3.0平方米,跻身全国同类城市场地设施建设先进行列。
——大力推动体育公园建设,加大体育公园建设资助力度,推进2024年全市体育公园建设“十项工程”项目实施。
——持续实施全民健身工程项目,建成集约型智能化的社区体育中心(广场)、口袋体育公园、室内健身房等30个。
——加快推进2024年全市体育场馆建设“十项工程”,启动武汉体育馆新馆、武汉新城体育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抓紧建设若干个武汉城市“新地标”和体育消费“打卡点”。
——创新办好武汉市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以及各区全民健身运动会等规模化的群众健身活动,全年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1200场次以上,吸引更多人群踊跃参加。
——持续开展运动技能免费培训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五项五进”,组织全民健身活动服务活动300场次。
——在低免时尚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水平加快提升。推进地方级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运营。
——进一步加强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骨干队伍专项技能业务培训,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力争我市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名。
——进一步明确各运动项目的目标定位,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先推动优势项目发展壮大,重点支持游泳项目做大做强、突破冲高。
——市直训练单位要根据所属项目特点,确定项目发展任务和训练层次,拓宽运动员输送渠道。
——挖掘和调动全市资源潜力,探索足篮排“三大球”、冰上运动、壁球、击剑、马术、攀岩、轮滑、帆船、霹雳舞、电子竞技、铁人三项等项目训赛社会化,鼓励有条件的区、学校、企业、协会等更多地办项目、抓训练、夺金牌,进一步构建全社会办运动项目的新格局。
——探索建立“市区一体、体教融合、社会参与、衔接有序”的多元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优秀后备人才不断涌现。
——发挥各区在人才输送中的作用,进一步夯实各区后备人才基础,提高后备人才基地办训水平,提升人才培养厚度和广度,推动各区集中打造1—2个特色精品优势项目。
——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建立全口径人才成长机制,面向全市遴选6个体教融合试点区,开展体教融合“揭榜挂帅”试点,完成500所校园足球学校布局工作。
——进一步搭建市、区、校动作青少年体育竞赛平台,加快筹备武汉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创新办好市青少年运动会、体育冬夏令营,通过系列竞赛促进人才培养选拔。
——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完善“系统发力、紧盯训练、抓好协调、统筹资源、相互配合、共同支撑”的备战参赛体系,确保下届学青会备战参赛工作层级明确、职责清晰、落实高效。
——坚实迈出“奥运争光”“全运争金”步伐,对重点备战奥运、全运的武汉运动员实施“一人一策”服务保障,让更多武汉运动员入选巴黎奥运会和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参赛阵容,力争参赛好成绩。
——打造复合型训练团队,建设“训、科、医、教、服”一体化训练保障基地,推动各运动队训练水平和参赛成绩不断提高。
3月22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24武汉体育消费周暨武汉体育消费博览会上,各种可现场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吸引了不少市民。记者喻志勇 摄
——进一步落实我市《关于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新规措施,推动我市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力争全年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920亿元,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440亿元。
——推动体育重大项目投资建设,乐鱼app市、区分级建立体育领域重大项目储备库、目录库和实施库。
——推动体育产业行业组织建设,筹备成立武汉市体育产业协会,构建政企高效沟通服务平台。
——切实加强体育市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严格实施高危项目审批,加强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和监督管理,营造安全放心的健身消费环境。
——3月份举办2024武汉体育消费周,通过武汉体育消费博览会、武汉体育产业招商推介会等活动,发放1000万元体育消费券,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持续扩大体育消费。
——10月中下旬至明年元旦前,每月开展体育主题消费系列活动,在秋春季举办“体育过大年”暨“嗨购体育欢乐汇”活动。
——积极申办地方级户外运动产业展会,鼓励各区围绕马运动、冰雪、钓鱼等项目产业优势,依托本地资源打造“一区一品”精品体育旅游项目,适时创建地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认真落实《武汉市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统筹安排1000万元资金,分类扶持10类体育产业项目。
——完善武汉市体育企业“规上企业名录库”和“潜力企业名录库”,重点扶持“入库”企业,对主板上市企业、地方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首次“小进规”企业给予10万元至100万元补助。
——强化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服务,确保现有地方级、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的奖励新规落实到位,对本年度申报成功的各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和项目给予5万元至50万元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