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虚拟运动将运动装备与健身软件、平台结合,推动虚拟现实终端及内容兼容适配,支持虚拟现实落地户外与室内、有氧与无氧、单人与多人、休闲与竞技等多元体育运动领域,逐步形成了大众健身的一种新业态。
坐在与VR(虚拟现实)设备连接的自行车上,或直起身子加速追赶,或做匍匐状调整节奏;大屏幕实时模拟比赛路况环境,还显示着速度、名次等数据……以上,是石家庄第一届体育产业节上“虚拟体育系列赛”的现场场景。这样别开生面的骑行让更多人接触了虚拟运动,与数字化互动的体验也令不少人大呼“新鲜”“过瘾”。
当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VR虚拟现实技术已经逐渐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VR技术的运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更在运动领域开创了全新的局面。“虚拟体育”是基于传统“现实世界”的运动,把体育的竞赛内容通过虚拟的、人机交互的形式以及VR、AR等高科技手段呈现出来。虚拟骑行、电子篮球赛、虚拟乒乓球、虚拟棒球、数字化足球……这些全新的运动方式,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潮流。
全民健身,大有裨益。当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已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对体育消费的热情和体育市场的活力不断被激发。有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体育健身市场。每天约有4亿人从事健身活动,占全国14亿人口的28.6%,预计参加传统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左右。而对于体育爱好者来说,虚拟体育无疑为他们带来了显著降低体育运动参与门槛的良机。
夏日也能高山滑雪,内陆也能海上赛艇,在家就能与异地好友一同挥拍……相比于传统的运动,虚拟运动更加方便、安全、灵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锻炼,还能感受到极其逼真的虚拟环境,从而获得全新的运动体验。“我对滑雪一直跃跃欲试,但是听说‘滑雪的尽头是骨科’,所以有点纠结。”热爱运动的陶佳说。而且据她介绍,自己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万一受伤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最近,她小小地体验了一把虚拟运动,“还蛮有意思的,直接解锁了新体验:在雪山的山脊上滑雪,速度和激情都享受到了”。
这就是虚拟运动的优势之一——可以避免真实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让用户在安全的环境中尽情享受运动的乐趣。此外,虚拟运动更加灵活多变,有丰富的运动模式和关卡设计,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运动场景和难度。而且,极高的互动性也是不少人乐于体验的重点之一,用户可以通过手势、头部移动等操作与虚拟环境进行互动,实现与其他用户的在线竞技,或者与AI进行对战,使得运动变得更加有趣。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海表示,“虚拟运动是运动形式的一种有益补充,不需要太复杂的准备,低门槛、高体验,对于年轻一代有很强吸引力。”
上海东方体育评估咨询副主任由会贞也持相同观点:人们加入一个体育项目,前提是好玩和容易参与,而虚拟体育的特点恰恰可以成功地吸引年轻人,为他们提供接触传统体育的全新接口。“传统体育跟现代体育的一个主要的交锋点就是,传统体育是以人的体验为主、以身体体能的参与为主,虚拟体育是以比较低的成本和比较低的门槛去体验这个运动项目里有趣的、好玩的一些内容。现在全球范围内的青少年群体都会接触电子竞技、接触线上的各类产品,传统体育怎么融入现代青年群体,虚拟体育是一个很好的路径和探索切口。”
目前,越来越多的虚拟体育赛事如火如荼。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是国内首个虚拟体育综合性赛事,2023年举办了第二届,包含虚拟自行车、虚拟赛艇、虚拟高尔夫球、虚拟赛车、虚拟滑雪等项目,赛事周期长达7个月,设立的总奖金池超过100万元,刷新了虚拟体育赛事在全球领域的最高奖池纪录。赛事主办方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箴为表示:“久事体育将以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自主品牌赛事为目标,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多平台推广,让更多体育爱好者获得更好的赛事体验。”
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赛事运营总监张继悦介绍,让虚拟体育为传统体育赋能,正是大赛的举办初衷。“我们在做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之初,就希望借助虚拟体育的科技,无论是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辐射更多垂类运动的领域,在时间空间的限制上降低可能之前看起来比较小众的这些垂类运动的门槛。通过反复的体育社交场景的打造,我们希望让用户形成一个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让体育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当中和吃饭、睡觉一样离不开的部分。”
对于虚拟体育赛事的受欢迎程度与影响力,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一切:首届公开赛报名人数达到2万7千多名,总决赛单场次直播观看人次超过750万,媒体曝光量达到3.2亿。上海久事智慧体育总经理薛晶晶坦言,虚拟比赛单人参赛成本更低、覆盖面更广、赛季的时间跨度更长、与观众的互动手段更丰富,有助于吸引和容纳更高数量级的运动员和观众参与其中,享受赛事。“体育娱乐化的趋势符合时代和大众需求,帮助年轻人用更低的成本尝试各种时尚的体育运动,利用虚拟体育的便捷性帮助年轻人建立健康、阳光的日常生活方式。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保持体育竞技的本质和传统,将娱乐与竞技相结合,推动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虚拟运动将运动装备与健身软件、平台结合,推动虚拟现实终端及内容兼容适配,支持虚拟现实落地户外与室内、有氧与无氧、单人与多人、休闲与竞技等多元体育运动领域,逐步形成了大众健身的一种新业态。虚拟现实和模拟体育已经发展成为体育领域越来越重要的核心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不仅在体育的创新和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推动体育文化传播和普及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曾在宣布2023年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名单时表示,要更好地引领奥林匹克运动中虚拟体育的发展。“国际奥委会相信虚拟体育有潜力补充和增强传统奥林匹克运动,并且可以为运动员和粉丝参与奥林匹克运动提供新的机会。我们相信虚拟体育有助于弘扬作为奥运会核心的卓越、友谊和尊重的价值观,并且可以激励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参与体育运动并引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据悉,大量的顶级专业运动员都是虚拟体育项目的狂热爱好者。比如F1世界级车手,他们经常通过赛车模拟器逐一熟悉那些著名的赛道;南非自行车运动员阿什莉·穆尔曼·帕西奥,这位参加过三届奥运会的杰出选手,在2020年的首届UCI电竞世锦赛中一举夺得冠军宝座;中国跆拳道奥运冠军吴静钰,她在虚拟跆拳道项目中获得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而东北乐天金鹰职业棒球队早在2017年就引入了虚拟现实训练系统,让球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直接看到其他球队投手的投球,了解球的轨迹、速度和曲线等信息。这个系统也已面向一般用户开放,既可观赛,也可切身体会球员的训练感受。
在我国,政策的支持为虚拟体育发展带来长期利好,虚拟体育的高速发展可以预见。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推动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开展,支持开展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工信部、教育部、文旅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支持发展运动项目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提升虚拟健身的大众认知度”,同时明确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将超过2500万台。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显鹏分析表示,虚拟体育将为大众运动、时尚生活方式和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我们国家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成熟,为虚拟体育的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这也是中国数字经济和体育产业融合的结果,有可能未来会给我们创造出一个新的产业,甚至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以往这些项目可能都是在一个度假村这样的单独板块,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虚拟体育赛事这样一个平台,把单一的空间全部串联起来,形成一种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它很有可能在未来带动一些体育用品制造业进一步成长,各种项目都可以模拟,高尔夫可以模拟,保龄球、乒乓球也可以模拟,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体育用品层出不穷,它们要更多植入人工智能的一些技术,我们甚至可以再往长远的方向去思考。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方面处于世界第一梯队,这也是中国拿出的引领世界体育发展的方案,甚至是中国式体育的一个载体。”
中国电子云副总裁曹心驰介绍,目前虚拟运动的底层技术包括高并发网络平台,具有高安全、高性能特性的分布式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和数字孪生技术等。“高并发网络平台和分布式云平台可以很好地支持保障跨地域、多人次、高频次联动的虚拟体育赛事;大数据平台则可以快速分析一场赛事不同地域、人次的赛事成绩;数字孪生技术则可以把已有的城市数字资源转换成虚拟赛道。”
不过,这一新业态显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北京博睿创维体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虚拟与现实技术总监李松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在家里运动还是去商场体验,目前虚拟体育运动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还是以在商场体验为主。普通人穿戴VR硬件运动超过15分钟就会出现眩晕恶心,而且这些设备吸汗功能不好,反给运动者增添负担。“要普及虚拟体育,亟需发展软件。当下还没有革命性的软件升级,尤其是运动类软件可玩性没有实质性增强,没有旗舰性的VR运动软件出现。而且,在近眼设备模拟上,一些技术还没有得到太大的突破,近眼设备高速显示的时候通过视景传递给眼球的信息和人类本能的耳中庭、耳前庭平衡系统传递给大脑的信息会发生矛盾,长时间使用会产生眩晕感。此外,一些VR设备虽然已经做得很轻了,比如PICO4重不到300克,但对于运动来说,还是显得累赘,什么时候VR设备能像普通眼镜一样轻,才有可能提升体验。”
在智能穿戴设备企业PICO的消费市场负责人易煊看来,虚拟运动想要走入寻常百姓家,需要不断升级迭代。“从消费者角度看,他们比较关注舒适度、健身内容、价格等,这对VR设备的光学方案、芯片、电池等硬件配置提出了升级迭代的要求,未来的VR设备将会越来越轻便,也会愈加趋近无感化。在内容方面,基于VR场景以及未来在混合现实上的探索,乐鱼app虚拟运动可以将更多元的场景融入其中,打破更多运动项目的壁垒;在体验方面,从业者应当不断升级技术,强化虚拟健身的‘真实度’,实现更精准灵敏的全身动作捕捉、解锁全身玩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