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美国职业体育是全球职业体育发展的巅峰。即使欧洲(足球)五大联赛和美国的各大职业体育联盟相比,其商业价值和商业开发程度也是略逊一筹。二者之间的对比(类比)- 尤其是二者所处电视行业发展环境之间的关系,能够为我们揭开为什么北美职业体育的发展方法论可以复制、结果却无法复制的谜底。
当前无论是欧洲或是美国,电视直播版权都已经占到职业体育联盟(球队)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一些联盟(球队)的电视直播版权收入甚至达到其总营收的50%以上。然而最初的职业体育的第一大营收来源是赛事票务;这一现象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开始有所改变;这一改变是随着电视技术的日臻成熟、电视设备在平常居民家中的普及而带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NFL都有“Black-out”的政策 - 即如果一支球队的主场票务销售未达到95%以上,则当地电视台将无法播出赛事直播。在美国最初的尝试则是由赞助商推动的,即球队赞助商希望通过电视直播来达到更加广泛的传播效果,因此愿意为球队票务兜底(将球队因电视直播而损失的票房补贴给球队)。
美国的全国性电视台有四家:CBS、NBC、ABC和FOX。与全球其他所有国家不同,美国的电视台均为非国有的传媒巨头把持;而这些巨头的市场占有率完全通过其所制作、购买的节目来达到。举例来说,FOX是传媒巨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旗下的电视台,其原本并不是一家主流的电视台,而其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异常激进的竞标行为从CBS手中抢下了NFL的直播版权,也让自身一跃成为排名前三的电视台。相反,CBS认为NFL的价格超出合理价值范围而放弃了竞标,其接下来从之前的前三排名跌至第六。
欧洲(以英国为例)的电视行业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英国的BBC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有着教育公众、传达信息的使命,其主要收入的一大部分是通过政府资金支持提供。因此,BBC在英国有着垄断地位,其为职业体育所支出的版权成本也较为低廉。然而随着英国政府对私人领域投资媒体和电视台的逐步放开,一些媒体集团开始进驻英国市场,并通过高价竞标英超等职业体育版权来争取市场占有率。
欧洲与美国电视行业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政府对于电视广告时长的限制。在美国,政府对于广告时长没有任何限制;一个电视台需要自己对广告数量和时间作决策并承担结果;在欧洲则不同,政府对于广告时长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许多国家的法律要求在一个小时内电视台只能播放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的电视广告。这一政策差别导致欧洲和美国的电视台在获得职业体育直播版权后的变现手段的不同。在美国,四大电视台在高价购买如NFL的电视版权后,主要通过“免费播出赛事、插播并赚取广告费”的变现模式,这也导致美国的职业体育赛事中插播的广告数量多的惊人。在欧洲则因上述法律环境要求,电视台多选择付费观看这一变现手段。
职业体育联赛的健康发展需要健全的营收模式,而理解其所在行业的本质是关键所在。
体育作为一个行业,或者说产业,在中国远远没有达到政府对于其在制定政策时的期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没有把握能够达到这种期望。
和很多行业一样,体育行业的发展是由政府进行推动,而非消费端进行驱动的;而这又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政府不从政策端进行一些引导,再投放一些资金,会有公司投资这么一个需要消费人群但又消费不足的行业吗?
我们讲体育行业,就是其市场发展进程的发展,在未来的前景与以下两个问题有关
切断国家队与职业联赛的关系。通过职业联赛来培养国家队人才本身因为二者之间存在方向性矛盾,最终导致职业运动员的激励机制与参与国家队的动机相互抵触。联赛方面,广东所谓的业余篮球联赛打的如火如荼且比赛精彩程度不输CBA,运动员收入也相当不错。这种赛事就是通过市场的形式培育起来的,也应该用市场机制来解决其内在的问题和矛盾。国家队仍然代表最高水平的运动员的集合,但因为目前国内联赛达不到其锻炼的水平,还是花钱请国外的队伍来和我们的运动员常年打比赛,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电视台的垄断性质不改变的前提下,中国各类联赛的收入是没有任何可能上去的。所有职业体育的收入来源第一位,一般都是直播版权的收入,而中国现有国情中基本没有人能够与电视台谈判,那么也就缺失最大的一个收入来源。举个例子,即使CBA发展成为全球水平第一的联赛,中央电视台会为其版权而支付高昂的版权费用么?CBA能够将其在全球其他地区播出的版权卖上价更有可能吧。
中国人本身不喜欢竞争,讲究中庸之道,也有一定原因,毕竟体育赛事是和平年代的战争。即使完全撒手任由市场机制来掌握,说不定消费者根本不运动呢?根本不看球呢?这也有可能,毕竟作为一门商业,都是在搏一个成功的概率。
前景应该没问题,任何国家发展的根基必然是人,以人为工作对象的体育必然是今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点,看看欧美发达国家,这个阶段必然将体育作为重要的产业部门和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国内对于体育的忽视,只能说是传统农业社会的残留,但是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体育必将被高度重视!
多年前,新华字典中有一句例句,“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5G技术代表科技未来,新零售在疫情下迸发猛进,抖音全球范围都具备广泛的受众,国家大健康战略的背景下,体育一样有光明的未来。
对标美国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是我们常常对中国体育产业寄予厚望的原因,但体育始终是中国人生活中边缘化的部分,而在美国,从工人到华尔街、硅谷的精英,体育就是一种美国精神。
作为体育从业者,或者爱好者的你,体育消费或者体育运动是占什么样的比重呢?
同样一个周末,你和女友约会,去的地方是你为她选择,还是你为你的爱好选择?如果大部分的她愿意选择(体育)约会,那么体育行业的光明就来了。
国内体育产业进入稳步增长期。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2.4万亿元,同比增长9.09%;实现增加值8800亿元,同比增长12.82%。预计未来三年内行业整体将继续维持稳健的增长水平,体育产业增加值有望在2020年突破1万亿元。
结构上,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的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35万亿元和3264.6亿元,增长速度分别为12.9%和14.0%。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9大类)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增加值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继续上升,从2016年的55%上升到2017年的57%,其中直接与公众体育消费相关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长突出,增长速度分别达到39.2%和47.5%。此外我国体育场馆、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增长速度达94.7%,乐鱼app反映出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快速蓬勃的发展势头。
全民健身热潮开始掀起,体育消费多元化释放。目前我国人均体育消费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潜力巨大。发展趋势上,体育消费需求从传统的体育制造用品初次消费转向娱乐性消费、观赏性消费;消费者对于新型体育运动的消费需求增强,如马拉松、竞技体育、雪上运动、户外运动等。例如从1995年6月我国国务院正式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起,截止目前全民健身计划已经推行了20余年,马拉松赛事在近年来持续火热—国内马拉松比赛从2011年22场增长至2017年的1102场,复合增长率高达95.07%;截止2018年11月底,我国马拉松举办赛事为1072场,参赛人数为530万人,发展势头强劲。
“体育+”的商业模式开始发散和清晰,体育服务业发展迅速。乐鱼app体育产业逐步由运动、装备等单一消费与“互联网+”、“AL+”“物联网”快速融合,使体育服务业的占比快速提升,形成以智能装备、全民健身、休闲旅游等业务为基本架构,整合教育、医疗、金融、旅游、文化等“体育+”资源,另外体育综艺、体育真人秀节目、体育自创赛事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使体育新媒体营销市场得受众持续扩大,开始覆盖到了众多女性用户,拓宽了体育产业的消费潜力,构建出更完整的体育生态系统,使产业的盈利方式更加丰富和立体化。
政策持续助推对体育产业的促进作用很大。如2016年6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全民健身将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体育产业政策开始转向细分化、持续推进阶段。由于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目前产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在于国家顶层政策的强力助推。自2014年开始,以国务院以及足改领导小组为代表的国家顶层不断对体育产业连续推出多项重要改革政策,我们认为此举意在用简政放权的形式对多年来行业的严重政策束缚,最上游商业性还有群众性带是审批的取消以及中游赛事转播权的市场化改革极为有针对性的破解了困扰行业多年已久的政策痛点,逐步引导国内居民对于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消费需求,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因此政策在未来红利的持续释放将加速产业自身的发展进程。2017年后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瞄准更加细分和专业的领域,显示出产业已经逐步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
美国的体育赛事是第一大体育消费领域。根据数据显示,17年美国体育消费市场为1080亿美元,消费规模十分庞大,其中超过一半的花费在体育赛事方面,也是该项目成为美国体育第一大消费领域。
从产业机构看,美国体育用品消费、职业体育赛事消费和休闲健身消费增加值占据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75.6%,带动了整个美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欧洲体育旅游产业主要包括观赛产品和特色小镇两大业务。数据显示,17年欧洲体育旅游细分行业占据欧洲旅游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成为体育消费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体育产业链以赛事内容为核心,消费是变现渠道。体育产业以最上游体育竞技赛事(职业联赛、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大众体育赛事等)为核心、中游的体育媒体(电视、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报刊杂志)及营销为传播扩展渠道的泛体育服务业是产业链的中枢环节,而下游的衍生品领域(体育场馆、用品、彩票、健身培训等)是产业链的根基,并进一步循环反哺中上游产业链的相关市场价值。
上游方面,头部赛事以国外主导,国内相关运营公司价值凸显。目前国内具有顶级商业价值和影响力属性的体育赛事仍以国外著名赛事为主导,例如世界杯、英超、西甲、NBA等,国内还缺乏具有足够影响力和运营能力的优秀赛事,因此具备优质赛事培育和运营能力的公司具有很强的发展空间。
国内体育赛事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受益于现有赛事商业化运营程度的快速提升,国内体育赛事市场规模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短板在于仍缺乏顶级赛事的流量效应,因此增速并未出现显著的高速增长特征。整体看体育赛事市场仍具备长期的投资价值,尤其是具备顶级赛事发展潜力的相关项目和公司。
下游方面,我国体育人口保持稳步增长。体育人群基础是实现体育消费市场增长的首要条件。目前我国体育人口数量超过5亿人,已处于历史最高位,趋势上每年的体育人口总数都在刷新历史新高,且根据国家政策引导,未来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会持续提升。
体育消费市场持续增长,人均消费快速提升。2018年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已接近万亿人民币。此外根据国务院所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体育消费市场将会有1.5万亿的规模,而驱动因素在于人均体育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由2011年的人均593元增长到2018年的2264元,并有望在2020年达到3448元,十年间的复合增速为19.24%。
细分消费来看,场地运动消费和体育旅游消费趋势最好。体育用户消费可分为参与型体育消费和观赏型体育消费两大类型,其中以体验和参与为主导的运动场地消费和体育旅游消费将呈现出更好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体育用品消费逐步萎缩。
体育行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当前这次疫情一定会增加体育行业的正向发展,所以体育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挺不错的。
1.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会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中国后期大健康产业的崛起,具体包括对医疗、体育行业的认同。
2. 当前西方国家任然主导着体育行业的发展,足球、篮球、田径等仍然是西方优势项目,想要将东西方体育文化更好的融合就必须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达到与外国人的零障碍交流,阅读西方体育文献,产生自身独到见解。
3.我们注意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科融合发展,体育经济、体育管理、体育哲学、体育博彩甚至是体育综艺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多学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体育市场越来越规范化,不论是业余体育的训练,还是竞技体育,对个人资质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各类体育协会都在加强教练员、裁判员、考评员等的培训,证书证件必不可少促进市场的健康循环。
5.前不久政府将体育纳入中考加分范围类,我相信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策越来越好,个人消费能力才能越来越强。
体育经济的发展已经在走发达国家的道路,但体育教育也没有跟上,全民对体育的兴趣投资参与,还远远不够……
当竞技体育完全放开,运动员还能有经济实力去支撑所有项目训练,全俱乐部制管理,或个人职业化。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们开始有钱投入到体育消费中,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可以去看各类比赛,可以进行一定的体育消费,各路资本也开始布局体育行业,这对于体育行业发展推力是巨大的。
去年因NBA火箭经理莫雷事件,搞得NBA在中国被封,原本蒸蒸日上的篮球市场受到重挫。
去年的中国赛就像一个转折点,蔡已经入局篮网,加上腾讯的大力造势,国内资本对于NBA的大力推广是肯定的,但是这个转折因为莫雷的一句话,不是向上走的,而是一落千丈。
国内的健身行业前几年的发展那是相当迅速,各个城市的健身房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各大健身房高薪招教练,健身培训机构赛普上市。
这一切繁荣背后隐蔽的必定是危机。这两年出现的健身房倒闭潮,健身房圈钱等事件,就是行业的拐点,也是健身行业必须经历的收缩时期。
所以,总的来说体育未来是光明的,但光明中还存在着些许危机。体育行业的发展还需要沉淀,还需要时间去检验,还需要专业体育人一起去铸造!
如果教育不改革,体育在大多数人们生活中就只是个娱乐项目,是可有可无可替代的东西。
近年来,在“大健康”环境背景下,国家为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助推体育产业发展,致力于用政策推动全民健身。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2016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体育发展 “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面世。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表明体育产业将在2035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21年发布《“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实现全面健身的目标。
我国体育产业规模稳定增长。根据Wind数据,2015年-2019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从1.71万亿元增加至2.95万亿元,CAGR为14.58%;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体育产业发展增速减缓,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约为3万亿元,同比增长1.7%。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从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看,2019年,体育服务业发展势头增强,增加值为7615亿元,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增加到50.6%;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增加到46.2%;体育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现增加值212亿元,现价增长速度达41.7%,占全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为3.2%。
为了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深化体育产业的建设,国家提出《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还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制定了目标计划;到了2030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目标人数将达到5.3亿人。在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这样一来更加有助于体育产业发展,扩大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国民健康指数也有继续提升。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