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闽台体育交流的工作部署,福建省体育局日前召开闽台棒垒球工作专题会议。
会上,乐鱼app由福建省四部门联合出台的《福建省闽台棒垒球区域发展中心创建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印发。《办法》提出实施棒垒球推广工程,构建“1+4+10”闽台棒垒球交流服务体系,以此带动棒垒球等青少年特色体育项目合作,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贡献体育力量。
福建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得盛表示,依托棒垒球运动开展两岸体育交流,不仅能增进两岸民众感情,更可以带动包括人员往来、教育培训、运动医学、棒垒球制造业等多领域、多方位的融合发展。
《办法》的出台不断补齐福建省开展棒垒球运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短板。据悉,目前福建省仅福州、厦门、漳州、宁德、龙岩、平潭综合实验区等6个设区市开展棒垒球运动。
而所谓“1+4+10”是指,设立1个省级闽台区域发展中心,打造4个高水平棒垒球赛事活动基地和每个设区市(含平潭综合实验区)创建1个闽台棒垒球区域发展中心。这也意味着棒垒球项目将在福建省全面铺开,实现全域发展。
其中,省级闽台区域发展中心由福建省体育局牵头设立,主要职责包括与台湾棒垒球体育社会组织合作,打造台湾人才共享平台;协助各市级区域发展中心与台湾县市缔结棒球友好城市等。
高水平棒垒球赛事活动基地由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平潭综合实验区、龙岩连城县承接建设,其中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提供专业配套棒球场地、棒球器材等硬件设施。
据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局长魏长春介绍,目前总投资39亿元的国际棒垒球基地已经完成项目选址,计划三季度开工建设,将建设1座2.6万个座位的棒球巨蛋场馆、1座2万个座位的体育场、1座6000个座位的体育馆及综合服务楼,以满足全类别全天候棒垒球等比赛和训练要求,打造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棒垒球基地。
作为扎根各设区市的闽台棒垒球区域发展中心,如何迅速普及项目,提升水平成为发展重点。
《办法》明确了市级区域发展中心的创建要求、支持政策、申报程序,并提出,各个中心至少遴选10所学校联动开展棒垒球运动,其中小学6所以上、初高中至少4所。未来三年,每年要发展10所棒垒球特色学校,三年累计开展30所,全省总计300所。
同时,《办法》也在学校的训练场地、项目设置、器材装备、时间保障、赛事培育等方面进行了要求。比如,每个区域发展中心每年应举办2次以上区域内联动学校选拔赛;选拔优秀运动员组建中心小学、初中、高中各参赛组别代表队,安排每周2次以上、每次不低于120分钟的训练等。
众所周知,棒垒球运动是台湾的第一运动,棒球体育产值占台湾体育总产值的8%。据不完全统计,台湾中小学生普遍开设棒垒球课程或建有校棒球队。
如何以“请进来”的方式,借助两岸交流平台引进人才和经验,在推动福建棒垒球运动发展的同时,实现两岸融合发展,也是《办法》关注的焦点。
厦门市大嶝中学在2008年就开始棒垒球运动的推广,并先后引进了吕文生、林易增两位来自台湾的教练,不仅给厦门棒球教练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执教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有力地推动海峡两岸棒球交流。
《办法》提出,每个市级区域发展中心至少聘请1名全职台湾教练员,并与台湾县市区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每年举办1次以上闽台交流活动,年累计与不少于4支台湾队伍交流。同时,省级中心将积极同体育社会组织合作,打造人才共享平台;引进先进经验;以“闽台联合组队”方式,组建福建省棒球队参加全国性赛事,持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叶得盛表示,深入实施闽台棒垒球推广工程,不仅是当前两岸交流的重要突破口,还是提升福建棒垒球运动水平的重要途径,“下一步福建省将以‘边普及、边提高、边交流’的工作思路,抓好项目发展和对台交流两条主线,按照‘一月份全面铺开,一季度初见成果,上半年实现重点突破,年底全面实现常态化交流’的工作进度,全力推动福建省棒垒球项目发展,积极探索闽台体育融合发展新路”。(转自1月19日《中国体育报》02版)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