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app:四十年邦运兴则体育兴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4-01-27 23:57:59

  2018年2月25日,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24个搭载着“冰屏”的智能机器人正在翩翩起舞。屏幕上,高铁、“鸟巢”、中国桥梁、高速公路、“中国天眼”、大飞机、空间站等展示中国发展成果的画面陆续亮相,令世人瞩目。

  在“北京8分钟”讲述的故事中,中国改革发展成就是重要内容。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国体育因国运而兴、因开放而强,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

乐鱼app:四十年邦运兴则体育兴

  1979年9月,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大会上,年仅17岁的中国跳水新星陈肖霞力压对手,夺得了中国体育历史上第一个跳水世界冠军。几天后,《体育报》在刊登陈肖霞夺冠消息的同时,专门配发了一篇评论写道: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他们立志要在亚洲以外的大型国际比赛中,与世界第一流选手较量,同世界冠军争高低。”

  从亚洲走向世界,既是体育健儿的目标,也是一个国家的志向。随着全国各领域改革开放大幕的开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呼声传遍了各行各业,成为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

  在改革开放初始,还有一件大事影响了中国体育的历史进程。就在陈肖霞夺冠的同一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重回奥运大家庭的中国体育由此开始了走向世界的征程,并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成为国际体坛的一支重要力量。

  那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故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225名选手组成的中国代表团重返夏季奥运会赛场,“神枪手”许海峰为中国射落奥运首金。15枚金牌的优异成绩,宣告着体育大国的强势回归。截至2017年,中国运动员共获得奥运冠军240个,世界冠军3340个,创造世界纪录1300次。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健儿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中国体育迅速成为世界体坛的中坚力量。

  中国何时有人参加奥运会?何时能在奥运会上夺得奖牌?何时能够举办奥运会?曾几何时,百年前的“奥运三问”是中国人的情结与愿景。从解答第一问到实现第二问的目标,中国体育人耗费半个多世纪,而从第二问到完成第三问,仅仅用时24年。

  体育与国运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与国家一道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体育,以积极的姿态全方位参与国际体育事务,申办奥运会正是其中之一。

  这同样是一个“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故事。1990年7月,年过八旬的考察北京亚运会新建场馆,当有关部门同志汇报亚运会筹备情况时,却问起另一个问题:“中国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

  从第一次举办亚运会到第一次举办奥运会;从1993年初次申办的遗憾,到2001年世纪之交的圆梦,中国人追梦奥运之路,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之路。从改革开放初期基础尚弱的发展中国家,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正是改革发展与国运变迁,为中国体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互相了解。那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首次登顶奥运会金牌榜,成为从体育大国成长为体育强国的起点。自此,中国竞技体育“多点开花”,不断勇攀高峰,中国运动员的实力与魅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与释放。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因奥运会的举办而更自信、更从容。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圣火也将在中国点燃,北京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奥运会也改变了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运动健身成为越来越多国人的生活习惯,助推体育产业高速发展。

  北京奥运会后,8月8日成为中国的“全民健身日”,每逢此时,全国各地的健身活动都会竞相上演。遍布全国的马拉松运动,成为中国人健身热情的如实写照。2017年,中国举办了1102场马拉松规模赛事,赛事数量和参赛规模的不断扩大,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健康理念不断进步的体现,也是国人追求健康生活的最佳注脚。

  1981年3月,中国男排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绝地反击,连扳三局战胜韩国队,取得了男排世界杯入场券。喜讯传来,守候在收音机旁的北京大学学生欢欣鼓舞,在校园里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这铿锵有力的8个字,不知激荡起多少人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它由体育比赛带来的朴素情感而生,其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越了体育范畴。

  那是一个属于排球的年代。当年11月,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赛上,连克强队,以全胜战绩夺取冠军。这标志着中国女排成为我国首支登上世界巅峰的三大球队伍,也拉开了传奇般的“五连冠”序幕。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正是在那次比赛上一鸣惊人。

  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来说,小小的排球,承载了无数的家国荣誉与自豪。那一夜,北京万人空巷,人们聚集在广场,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第二天,《人民日报》刊登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第一次提出“向女排姑娘学习,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女排精神,振兴中华”。由此,女排精神上升到激励民族精神的高度,成为振兴中华的精神动力。

  在国门初开的年代,面对同发达国家的发展落差,体育比赛尤其是排球项目的突围,让中国人找到了民族自信;在改革开启的时刻,“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呐喊激励着年轻人投身改革大潮、激荡青春梦想。

  直到今天,延续近40年的女排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2016年,中国女排又一次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2018年,北大学子在燕园再次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人们从中看到,是怎样的精神、意志与决心,激励着中国不断开放、实现民族复兴。

  在通往更快、更高、更强之路上,体育健儿的脚步从未停歇。超越自我、为国争光精神,成为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力量来源。除了女排精神之外,女足精神、乒乓精神等中国体育的强大动力,也在40年的进程中发挥着凝聚人心的作用。

  生于1983年的刘翔、生于1980年的姚明、生于1982年的李娜……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运动员,在世界体育的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也凭借开放、时尚、乐鱼app自信、谦和等品质,赢得了全世界的喜爱,展示了一个愈发开放的中国。

  而今,更年轻的运动员已经登上世界体坛。他们的速度更快(第一个百米跑进10秒的亚洲人苏炳添)、个性更为张扬(霸气外露的孙杨与“洪荒少女”傅园慧)、更有挑战自我的勇气(远赴土耳其打球的朱婷与单挑“阿尔法围棋”的柯洁)……他们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与世界接轨的一代,也是享受中国体育发展红利的一代。既个性鲜明,也正能量十足;既接地气,也很国际化。他们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国人和外界对中国体育的认知,也为未来的体育发展带来了新期待。

  2002年,在美国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举行的NBA选秀大会上,姚明首轮被休斯敦火箭队选中,成为当年的“状元秀”,为亚洲球员在世界篮球的最高殿堂里闯出了一条新路。

  同样是在2002年,中国男足在神奇教练米卢的率领下,首次闯入世界杯决赛圈。在那个属于足球的6月,许多中国球迷度过了最幸福也是最焦灼的时光。

  回头来看,16年前的那个夏天,成为了影响中国两大球和中国体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时刻。

  退役回国后,姚明从CBA球队老板做起。2017年初出任中国篮协主席后,姚明带领中国篮球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协会实体化到联赛和国家队的诸多新举措,一揽子方案的实施为中国篮球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在中国篮球“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指引下,包括刘国梁在内的运动员、教练员相继走上前台,成为各项目协会的主席或副主席,以体制机制的改革激发体育事业的活力。

  振兴和发展足球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短暂地与世界杯接触而又数次无缘之后,中国足球的改革大幕正式拉开。足协正式“脱钩”、青训和校园足球蔚然成风、联赛体系建设渐成气候、国际交流加速,长远的规划为足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体育具有鲜明的开放特征,中国体育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改革开放的贡献者。要发展就要“求新求变”,竞技体育发展路上,体育改革的主旋律愈发嘹亮。

  不久前,中国女排主帅郎平度过了自己的58岁生日。伴随着女排精神走过近40年的“铁榔头”,如今依旧挺立在中国女排的一线。从拿下“五连冠”到执掌教鞭,从远赴意大利、美国打球和执教,再到重回中国女排,郎平的体育人生具有鲜明的改革开放特征。在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和教练走出去,也有形形的外教和外援来到中国,体育成为中国拥抱世界、世界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而今,在郎平的支持下,新一代中国女排核心朱婷也踏上了留洋之路。在土耳其联赛,朱婷不仅站稳了脚跟,更凭借出色的攻防能力赢得了荣誉和全球球迷的认可。

  一代代人才涌现,一代代精神传承,体育,正与中华民族一起,走向更加强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