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记者 王镜宇 汪涌 岳东兴)60年,中国体育的跨越惊艳世界!而这正是新中国60年快速发展的时代产物。中国体育无疑是中国崛起的受益者和贡献者。
一年之前,在紫禁之巅上演的那场奥运盛宴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点燃了国人胸中蕴藏已久的激情,也把中国体育推向全球的聚焦点。60年弹指一挥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两万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里,伴随着东方巨龙的崛起,中国体育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次突破和一个个跨越。
遥想当年,人民共和国初创之时,体育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汇。在那个绝大多数人为吃饱穿暖而奋斗的年代,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基础与中国经济的基础一样薄弱。
1952年,新中国在奥运会的历史上留下了第一个印记:游泳运动员吴传玉参加了赫尔辛基奥运会男子100米仰泳预赛,可惜未能晋级。
光阴荏苒。56年之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军团以51金、21银、28铜的辉煌成绩笑傲群雄,首登世界竞技体坛之巅。中国竞技体育水平提速之快,令世界称奇。
回首过去的60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中国体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腾飞更是直接带动了中国军团在奥运会上的飞速崛起。
我们不会忘记这些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1956年6月7日,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第一次在世界纪录簿上写下中国人的名字;1959年4月5日,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为中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1984年7月29日,神枪手许海峰为中国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我们不会忘记这些为中国体育写下无数辉煌的名字和团队:李宁,在职业生涯中夺得14个世界冠军和总共106枚国内外大赛金牌的“体操王子”;中国女排,曾经创下“五连冠”辉煌、总共七次夺得世界冠军的英雄之队,“女排精神”也由此成为激励民众的时代精神;伏明霞,连续夺得三届奥运会冠军的“跳水女皇”,是中国跳水“梦之队”的杰出代表之一;中国乒乓球队,五十年长盛不衰的金牌团队……
我们不会忘记这些令人难以忘怀的突破、跨越和激动人心的瞬间:1960年,中国登山队王富洲、曲银华、贡布三人登顶珠峰,创造了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成功的传奇;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姑娘张山击败众多男枪手而夺冠,写下巾帼胜须眉的“世纪绝唱”;上世纪80年代中日围棋擂台赛,聂卫平九段创下十一连胜的纪录,刮起令人目眩的 “聂旋风”;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短道速滑“天后”杨扬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冬奥会金牌……
新中国60年是中国体育界逐渐开放、融入世界的60年,开放的心态和谦虚的态度铸就了中国体育的辉煌。1965年,日本著名排球教练大松博文应邀来华指导,留下一段佳话。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体育掀起走出去、请进来的热潮,米卢、金昶伯、尤纳斯等知名外籍教练的加盟让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实力。在参加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中,外教人数达到创纪录的38名,中国运动员的军功章上凝聚着他们的辛劳。与此同时,姚明在NBA掀起的中国风、郎平等优秀中国教练在海外的成功也体现出中国体育人在世界范围内赢得的认可。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率领美国女排勇夺银牌,成为第一位率领外国球队夺得三大球项目奥运奖牌的中国教练,其成就令世界侧目。中西方体育和中西方文明的交融,是世界体坛的幸事,更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所在。
国运兴,体育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截至2009年8月,中国运动员获得的世界冠军数已达2310个,创超世界纪录达1195次。其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运动员获得的世界冠军数已达2284个,占总数的98•9%。
不过,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足球、篮球等极具影响力的集体球类项目以及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上,我们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要想实现从竞技体育大国到竞技体育强国的飞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中国成立60年,群众体育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民健身在华夏大地特别是大中城市已渐成时尚。
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人们的观念上。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注,体育也由此由“观赏性产品”慢慢向“消费性产品”转变。
有人说,北京奥运会的最大社会遗产,是群众对全民健身这一现代文明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理性,乐鱼app自觉健身的意识大大提高。体育健身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的观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和回应。
心动还要行动,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状况的改善为普通老百姓参与锻炼和健身创造出更好的条件。有资料显示,1949年时整个中国只有不到5000个体育场地(馆)。1974年底,在第一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我国的各类体育场地(馆)总数增加到25488个,仍然十分有限。在那样一个年代,把门板拆下来打乒乓球曾经是最流行的健身方式之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体育场地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特别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体育场地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拥有200多个体育场地的状况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但是,进入体育馆去打羽毛球、篮球、游泳,毕竟对很多人来说已不再是什么难事。
如今,全民健身热潮正在神州大地涌动,人们选择的健身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在传统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游泳等项目之外,现代时尚的瑜伽、跆拳道、健美操、网球、保龄球、轮滑迅速升温,登山、郊游等休闲活动广受欢迎,在街头、公园、居民小区也随处可见健身锻炼的人群。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人口总数比例的28•2%,2007年全国有3•4亿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28•2%这一人口比例尽管和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高,但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来讲,达到现在这一步也相当不易。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界形成了一个从少体校到专业队(体工队)的独立体系,这套独立于教育系统之外的专业运动员培养体制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运转得很顺畅,也为中国在社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条件下加快发展竞技体育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全社会对“大体育”、“和谐体育”概念认识的深入,中国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退役之后的出路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体教结合逐渐成为未来的方向和趋势。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高校体育和体教结合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依然任重道远。
世界大会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学生体育盛会。然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前,世界大运会和中国的大学生们几乎没有什么关系。由于当时参赛机会有限,大运会变成了专业运动员练兵的舞台。历史的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教育部开始牵头组团参加世界大运会,中国大学生才真正开始向世界展现自己的风采。
2005年在土耳其伊兹密尔举行的那届大运会上,来自清华大学的“眼镜飞人”胡凯一鸣惊人,夺得男子百米金牌,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大学生体育明星。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贝尔格莱德大运会上,北京大学的赵冉、成都体育学院的尹靖分别在男子半程马拉松和男子110米栏比赛中夺冠,他们也是货真价实的大学生世界冠军。
不过,中国学校体育的整体水平仍然十分有限,像胡凯、赵冉和尹靖这样的高水平大员少之又少。在贝尔格莱德大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总共夺得22枚金牌,其中的绝大多数是由跳水、乒乓球等专业队“借来”的运动员所作的贡献。在年初的哈尔滨世界大冬会上,中国代表团金牌榜第一的宝座也是百分之百的“专业运动员制造”。在中小学课业负担沉重、升学压力大、学生体质不断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学校体育仍处于“戴着锁链跳舞”的阶段。
令人欣喜的是,高等院校和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近年来发展迅猛。北京奥运会一些比赛场馆选择在大学校园内兴建,反映了国家对“奥运后”在大学推广体育活动的远见卓识。2010年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其中大部分的比赛和训练都安排在广州高校和大学城的场馆里进行,这足以说明广州高校在体育硬件设施方面的实力。不仅在广州,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大学城里也都少不了体育场馆的位置。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截至2003年底,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这个比例肯定又有提高。有了高水平的硬件设施,如果再吸引来高水平的教练员,辅以高校出色的科研辅助条件,体教结合的前景一片光明。
随着中国体育全方位的发展,体育产业这个概念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职业联赛、体育经纪人,各种商业比赛纷至沓来,体育彩票面世发行,体育明星身价飙升……在竞技体育的辉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老百姓消费能力提升的带动下,中国体育产业方兴未艾。
2009年的夏天,这样两则消息特别吸引体育迷的眼球。一是NBA球星姚明成为昔日母队上海东方男篮的老板,据说收购价为2000万元人民币。另外一则是“铁榔头”郎平出人意料地出任广东恒大女排俱乐部的主教练,传闻她的年薪高达500万元人民币。
姚明收购上海男篮的目标是CBA职业联赛,而恒大集团的大手笔据说也是为了打造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排球俱乐部。如此看来,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体育产业的前景却被很多人看好。
有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体育产业的规模大约在3000亿人民币左右,占GDP的0•7%左右。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体育产业间接或者直接的产值大概有一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是7%。由此可见,体育产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而很多人看好的正是这个朝阳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
2009年8月8日,乐鱼app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的纪念日,在“鸟巢”举行的一场国际米兰队和拉齐奥队之间的意大利超级杯足球赛创下7000多万元人民币的票房奇迹,主办商和球迷皆大欢喜。与普通的商业比赛相比,这场真刀真枪的顶尖赛事更能满足球迷的需要,也再次验证了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关于中国体育产业的论述: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市场环境和人才,产品质量是最重要的一环。举例来说,中超(足球)的市场为什么不好?因为这个产品质量差!
总体而言,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真正形成自身的产业链,体育的商品属性仍依附于竞技属性。曾经担任中体产业集团董事长的魏纪中认为,中国的体育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独立的产业。从制度上看,体育的优势资源目前仍然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掌握在政府主管部门手中,因而限制了它自由流动的可能。在魏纪中看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应该借鉴其他领域的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思路和模式值得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借鉴。同时,他也相信,中国体育产业在后北京奥运会时代将有大的发展。